
新聞中心
腐植酸
編輯:2021-06-10 09:46:57
土壤是地球陸地上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的表層。肥力是土壤的基本特性。影響肥力的土壤基本性狀很多,其中主要有:土壤耕作層的厚度;耕層土壤的質地和結構:土壤有機質含量;土壤氮、磷、鉀等養分含量;土壤酸堿度等。
目前國內耕作土壤中,肥力水平低,土壤理化性狀差,農作物產量不高的低產土壤約占30%左右。這些土壤的基本性狀可以概括為:“旱、澇、鹽、堿、酸、板、瘦”幾個字。改造低產土壤對農業實現均衡增產,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意義。
改良低產土壤的措施中,大量施用有機肥料,增加土壤有機質是重要措施之一。煤炭腐植酸與土壤有機質中的腐植酸具有相似的結構和性質,因此大量施用泥炭、褐煤、風化煤及其制造的腐植酸類肥料,實踐表明,也可以起到顯著的土壤改良作用。
一、鹽堿土的改良
鹽堿土的主要危害是:土壤含鹽量過高;有害離子(如Na+、CI-、HCO3-、CO22-、Mg2+等)濃度過大;土壤堿性過強;土粒高度分散,土壤結構性差;作物生長發育受到抑制。
長期大量施用腐植酸類物質,可以逐漸改變鹽堿土的理化性狀。
1、促進土壤團聚體的形成
2、降低表土含鹽量
3、提高土壤交換容量
4、降低鹽堿土的酸堿度
二、白漿土的改良
白漿土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。這類土壤耕層底部有一層約5-10cm的灰化層,此層土壤透水性差,凝聚性強,酸度大,土壤結構不良,生物活性弱,作物根系很難穿透,這是導致白漿土低產的主要原因。
施用泥炭對土壤有機質的增加,土壤腐植酸組成的變化有重要影響,其中主要表現在胡敏酸和富里酸的高含量,均有明顯地上升,施入高量泥炭的處理更為明顯。泥炭對白漿土的改良,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狀和養分狀況,提高了土壤腐植質含量,增加了土壤的鹽基交換能力,為作物生長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。經過改良的土壤,有效氮、磷的含量穩定在5-15mg/100g土的水平上;土壤持水量保持在40-50%之間;毛管孔隙度達50%以上,土壤容重在1.0g/cm3左右,基本上達到高產穩產土壤應有的理化指標。經過改良的白漿土,種植玉米和大豆的產量,比未改良以前的產量提高近兩部左右,經濟效益也十分顯著。
聯系我們
聯 系 人:周曉收
聯系電話:18603574888
聯系電話:13403415883
郵 箱:18603574888@163.com
聯系地址: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霍東工業園區
